《耳石症》
凯霖耳鼻喉医院提醒您:
(1)发病机制
耳石症又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指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时出现的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和眼震。临床常见,中年人多发,女性略偏多。
正常情况下耳石是附着于耳石膜上的,当一些致病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半规管内的液体里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耳石呈流沙一样在半规管内流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发生强烈性眩晕,时间一般较短,数秒至数分钟,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病程时间长短不一。
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特发性称之为耳石病,耳石是存在于内耳前庭中囊斑上的碳酸盐结晶,其作用是增加耳石膜的质量,以便更加敏感地感受人体头部的线性加速度,但如果耳石从囊斑上脱落,滑落至半规管,引起眩晕。
另一类为继发性,继发于梅尼埃病、突聋、病毒性迷路炎、内听道动脉缺血、偏头疼、头部外伤、中耳和内耳术后,耳毒性药物损害,耳硬化症,慢性中耳炎及颈性眩晕等,上述各种疾病导致了半规管的炎症或缺血损伤而致耳石脱落。
(2)临床症状
常见症状:发病突然、眩晕、眼震、可伴恶心、呕吐及头晕。
多发中年人,女性略偏多,发病突然,症状的发生常与某种头位或体位变化有关。激发头位(患耳向下)时出现眩晕症状,眼震发生于头位变化后3~10秒之内,眩晕则常持续于60秒之内,可伴恶心及呕吐。眩晕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间歇期可无任何不适,或有头晕,个别病人眩晕发作后可有较长时间的头重脚轻及漂浮感。
(3)病程迁延
未能及时复位的耳石症患者,延迟复位或者不复位治疗到底有什么害处呢?
首先,患者症状不能及时缓解。对于大多数耳石症患者而言,如果脱落的耳石不能及时复位,患者的头晕症状就会得不到缓解,患者会因此遭受头晕带来的痛苦。
其次,复位难度增加,病程延长。由于耳石脱落后在内淋巴液中浸泡,本身失去了正常的生长代谢机能,变成了一块“死石头”,由于内淋巴液的代谢使其逐渐发生脱钙、裂解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耳石密度逐渐变轻,随着裂解变成更细小的耳石颗粒,这些轻而小的耳石残体随着内淋巴液的流动到处漂移,会无序刺激毛细胞产生“头蒙”“忽悠忽悠”“迷糊”等头脑不清楚的感觉,患者往往在转头、晃脑动作时产生症状,造成患者不能完成扫地、转身、跳舞等动作,动作也变得小心翼翼、慢慢悠悠。这个过程会持续长达数年时间。
第三,前庭功能减退。耳石症是造成前庭功能减退的最主要病因之一。其原因有耳石症本身造成的前庭功能损害,也有因病造成功能性前庭功能降低。患者前庭功能减退后往往会造成走路晕——双侧前庭病,可谓是“次生灾害”。
第四,内淋巴液“变质”,耳石易脱落。耳石脱落后发生脱钙、裂解过程中,内淋巴液成分发生改变,类似“变质”过程,使耳石生长代谢的内环境发生“污染”, 恶化耳石代谢环境,结果造成其它未脱落的耳石更容易脱落。这也是耳石症反复发作的一个原因,形成恶性循环。所以,现实中也常常看到,复位治疗完全的患者复发率明显降低,就是这个原因。
(4)危害损伤
耳石症由于造成了剧烈的眩晕,可以让病人丧失工作和生活的能力病人因为怕晕,所以采取强迫的体位不敢翻身不敢抬头,非常痛苦。
而且由于眩晕特别剧烈,可以导致病人摔倒引起继发性的损伤,医院急诊经常遇见由于眩晕突发,导致患者摔伤骨折、脑出血并致中风、心肌梗塞等重大疾病;
另外因为这种晕会突然而来,给病人造成了很大的心理恐慌,如果说长久不能痊愈,会让人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出现心理疾病。
(5)检查诊断
诊断耳石症目前临床常用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就是人工进行一个手法的检查,就是找一个检查床,患者坐在床上,医师在后面扶着他,进行简单的一个后仰位起来,进行一个简单的检查,或者在床上,进行一个简单的左右翻身,这是专业的检查。
再有就是说通过SRM-IV型前庭功能诊断治疗系统(简称转椅检查),本系统的旋转盘(主轴)和弓形臂(辅轴)沿两个相互垂直、独立控制的旋转轴旋转、当两个轴按预设的速度、加速度、旋转角度等参数进行旋转时,即可带动体位固定椅上的患者进行三维转动,并诱发出病人的眼震,将这些参数进行综合分析,即可确定病人是否患有BPPV,所患侧别、管别,及耳石异位症的类型。
在一些三甲医院耳鼻喉科,常规采用以下两个检查方法,由于SRM-IV型前庭功能诊断治疗系统开始应用于临床,检查更简单更精确。
(6)鉴别诊断
临床上耳石症的诊断要与以下病种进行鉴别:
一、耳源性眩晕类疾病
1、梅尼埃病:原因不明,与内耳水肿有关,典型症状是反复发作的突发性剧烈的旋转性眩晕,伴有耳鸣,波动性或渐进性听力退或耳聋。
2、前庭神经元炎: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病毒感染前庭神经有关,表现为持续发作的眩晕,可持续数天至十几天,听力无下降,预后良好。突然发病,可持续数天,冷热试验减低,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血象白细胞轻度增多。
二、中枢性位置眩晕
常见于大脑第四脑室肿瘤及血管病变,可有头痛、恶心、呕吐及其他阳性神经体征。常有自发性眼震,体位测试眼震持续在30秒以上,无潜伏期,无疲劳,CT及MRI可进一步确诊。
三、血管性眩晕
多发生于老年人,因前庭系统供血不足所致。眩晕可伴有耳鸣、耳聋、视觉症状、肢体麻痹、构音困难。
四、颈性眩晕
颈椎骨质增生,可压迫椎动脉或刺激颈交感神经而引起椎动脉痉挛,使前庭供血不足,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反复发作与颈部运动有关,眩晕可伴有耳鸣、耳痛、头痛、视觉症状、上肢麻木、颈神经根受压的症状和体征,少数病人发作时出现意识障碍。前庭功能、颈椎X线摄片可见第4~6节颈椎有骨质增生或其他畸形, TCD检查可发现颈椎病变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五、颅内肿瘤性眩晕
桥小脑角、脑干、小脑,第四脑室和大脑半球肿瘤均可发生眩晕,由于肿瘤直接侵犯或压迫前庭系统,或因颅压高,使第四脑室底前庭神经核充血、肿胀而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