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原因可能会导致听力下降,最常见的主要是噪声和耳毒性药物。
一、噪声
一般公认,低于75dB A的噪声,不管暴露时间有多长,都不会对听力造成损害。然而,噪声强度高于80dB A,暴露达到一定时间,造成明显听力损失的危险性就增大,至少一部分人如此。当噪声强度超过115dB SPL时,即使暴露时间很短,也会造成永久性听力损失。
由于噪声对听觉损害的程度因人而异,因此,评估噪声对听力损害的危险性十分必要。这种危险性标准(DRC)考虑了噪声强度、噪声暴露时间(包括单次及长期反复暴露)以及预期造成明显听力损失的百分比等因素,因此该标准成为噪声性听力损害的预测工具和制定听力防护规定的基础。
二、耳毒性药物
药物性耳聋以前并不多见,后来随着抗生素的问世才大量出现的。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理想药物,但是有些抗生素也有副作用,其中对耳有毒性容易引起耳聋或眩晕 。
并不是所有的抗生素都会导致耳聋,但有些药物如果使用不当,会损害听觉神经,严重的还会导致耳聋。其中以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最为突出,医学家称它们为耳毒性抗生素。
四种容易导致药物性耳聋的药物分别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链霉素等使用过量均有致聋的可能;利尿药,如速尿、利尿酸、丁尿氨等;抗肿瘤药;解热镇痛药。
抗生素引起的听力下降一定要引起重视,甚至会发展成药物性耳聋。药物性耳聋表现为听觉系统的慢性中毒,会引起听觉神经的损害,一般治疗方法没有明显效果,不能恢复到用药前的听力水平。因此药物性耳聋一般是不可逆的。
耳毒性抗生素具三个隐蔽性特点。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引起的听力损害,首先发生在内耳高频率区,使高音听力下降,一般不易被人察觉。病人听音困难,也不会意识到与用药有关,这在医学上称为"迟发性耳毒反应",尤以婴幼儿与老年人最为多见。又如新霉素、卡那霉素等,即使停用,它们在体内也已完全分解、排泄,由药物引起的内耳毛细胞的退化及听神经细胞的变性萎缩却仍在继续进行,直至听力完全丧失,变为全聋,此称"渐进性耳毒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