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化脓性迷路炎做哪些检查
时间:2021-07-09 浏览数:4361 字体:

化脓性迷路炎(suppurative labyrinthitis)指化脓菌感染直接侵入内耳,引起迷路弥漫性化脓病变,称化脓性迷路炎。多因中耳感染扩散、从浆液性迷路炎发展而来;继发于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者,以肺炎球菌型或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较多见。本病内耳终器被破坏,功能全部丧失。感染可继续向颅内扩散,引起颅内并发症。化脓性迷路炎做哪些检查?

化脓性迷路炎做哪些检查


急性期自发眼震快相向健侧,幅度大,站立时向患侧倾倒,听力检查有患耳重度感音性聋,前庭功能检查患耳无冷热反应,代偿期前庭功能丧失,自发眼震可消失,患耳为全聋。若有高热、颈强直等症状,应行腰穿,若脑脊液压力升高,白细胞数增加,说明感染已向颅内扩散。


化脓性迷路炎做哪些检查?化脓性迷路炎如何诊断?


1、病史 有浆液性迷路炎相同病文或浆液性迷路炎治疗过程中症状加重。


2、临床症状 严重的眩晕、呕吐发作,行动困难、听力丧失或伴有耳痛、发热。


3、临床检查 患者被动体位,向健侧卧位,不愿转动;音叉检查患耳气、骨导听力消失有自发性眼颤,快相向健侧,站立时向患侧倾倒。


4、听力和前庭功能检查 显示患耳呈“死迷路”,表现为全聋和前庭功能无反应。


化脓性迷路炎做哪些检查


化脓性迷路炎的影像学。由于迷路位置深在且结构复杂,普通平片对其显示能力有限,已逐渐为CT及MR 所取代。


HRCT对内耳的检查优势在于能够清晰显示其骨性结构。另外,近几年出现的三维CT获得的容积数据能够进行任意平面重建,使观察者可以得到病变更为全面的信息。以往文献多提出HRCT可较好的显示迷路炎骨化期迷路内的骨化及周围骨质的硬化,亦可显示中耳炎及胆脂瘤时迷路骨质的缺损。据笔者初步经验,迷路炎在HRCT上可有数种表现,主要包括迷路内腔正常形态存在但密度增高;迷路内腔变形、变窄、边缘不规则;部分或全部迷路内腔硬化消失。这些表现可单独存在或并存。据观察,迷路内腔单纯的密度增高多可独立存在,迷路内腔的形态改变常与密度增高并存,而部分迷路内腔的硬化消失多与其他部分的密度增高或变形同时存在。这些改变可能提示迷路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且多个发展阶段并存,但其对应的确切病理改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在读片时,这些改变有时较难辨别,若为单侧病例需与健侧进行对比观察,并应对邻近层面进行连续观察。在一些情况下,HRCT可以显示中耳区的炎性病变或胆脂瘤以及邻近的迷路瘘管或前庭窗、蜗窗的扩大,但内耳迷路内腔无异常改变,此时应该想到迷路内腔内可能存在的病变,需行MRI进一步检查。由于颞骨的常规HRCT成像方法密度分辨率低而空间分辨率高,采用骨窗(窗位700 Hu,窗宽4000 Hu)虽可充分显示骨性结构,但组织对比度下降,对早期迷路炎的纤维化表现显示欠佳。


MRI在内耳检查中的优势在于可以显示迷路内液体及脑脊液等软组织成分,可以发现较早期的迷路炎。本组有2耳在HRCT上表现正常,而在MRI上发现迷路内腔内信号的异常改变。MRI检查中,T2WI及内耳水成像序列可以敏感的显示内耳内液体信号的异常变化。迷路炎在这两种序列上表现为正常迷路的高信号被低信号或无信号取代,其中低信号代表纤维化组织,在CT上多显示不出,无信号代表骨的形成,在CT上一般均有阳性表现[7]。MRI增强扫描有助于将迷路炎与其他内耳病变进行区分。迷路炎的较早阶段由于肉芽组织和新生血管的存在,可出现病变区的强化,此时有助于进一步观察病变范围,有助于临床制订治疗计划。迷路炎的骨化期病变区的强化消失。对于同时存在迷路骨质缺损的病例,MRI不能显示骨性结构的微小改变,需结合CT进行观察。


HRCT可以较好显示骨迷路迷路炎的异常改变, MRI对于显示迷路内腔有重要价值,二者在迷路炎的影像学检查与诊断中的作用是互补的,对迷路炎的临床诊断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